天空湛蓝,长江西岸和县段,江水奔流拍岸pg电子平台,,江岸草木葱茏,焕发出勃勃生机。鱼儿不时跃出江面,自由畅快地玩耍;水鸟不时从草丛间飞起,掠过江面,激起一圈圈涟漪。幸运的话,还会看见可爱的江豚觅食嬉戏。一江碧水向东流、水清鱼肥人亦欢的美丽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。
改变,非一日之功。牢记殷殷嘱托,为了母亲河的一江碧水,近年来,和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,将生态环保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、最大的责任、最大的发展、最大的民生来抓。
如今,浮沙圩湿地公园、零点公园、和州之心相继建成,与长江东岸的薛家洼生态园、杨树林、采石矶景区等一批湿地公园、滨江生态绿廊和文化旅游景区隔江呼应,成为八百里皖江上的一道亮丽风景。
保护长江,既是我们的历史责任,也是绿色发展的时代旋律。坚决扛起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,系统实施长江大保护,和县坚持规划先行,积极助力绿色低碳发展。
23公里的长江西岸和县段,曾分布着大大小小20多家非法码头,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,附近百姓更是深受其害。于是,整治砂场、拆除非法码头、清理堆场、植绿复绿……壮士断腕,综合治理,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为统筹推进治污、治岸、治渔,2021年3月,和县出台了《长江西岸(和县段)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总体规划》,这也是该县首个专为长江大保护编制的规划。规划编制旨在推动绿色发展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、加强长江岸线生态保护治理,助力和县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江生态产业新城,奋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美丽新和州。
马鞍山长江西岸和县段北起驷马新河口,南至太阳河口,全长约23公里。规划围绕“全面打造长江生态保护示范区,绘就蓝绿交织、人城相融的滨江新画卷”的定位,确定“生态修复、文化传承、绿色发展”三位一体的规划思路,运用科学系统的规划理念,着力构建蓝绿交融、水清岸绿、自然生态的生态景观廊道;打造涵养文脉、活力多样、特色鲜明的乡土文脉走廊;建设绿色互生、和谐共融、联系发展的绿色发展示范带。
按照规划,几年来,长江西岸和县段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工程有序推进。整个修复工程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,并在修复过程中选取了耐湿易存活的水杉、池杉、乌桕等品种树木约10万株。以可持续、低影响、提高生物多样性为原则,整个修复工程按照“一脉、三核、四区、十景”空间结构进行打造。依托长江滨江生态空间,连接多处生态湿地,建设滨江景观带,依次建造了浮沙圩湿地公园、零点公园与和州之心三大湿地公园。
如今,站在江堤上极目远眺,郁郁葱葱、苍翠欲滴,绿色已成这里的生态底色。一幅大江奔流、惊涛拍岸,山水相接、岸绿景美的滨江廊道画卷,已然映入眼帘。
美丽的花海,连片的池杉林、紫薇林,芳草茵茵的草坪,凭栏远眺的观江台……2022年7月,作为长江西岸和县段23公里绿色景观带的重点项目,浮沙圩湿地公园率先揭开了“面纱”,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。整个浮沙圩湿地公园占地约1680亩,2021年9月启动建设,2022年7月正式开园pg电子平台,,市民又多了一个欣赏美景、放松身心的好去处。
生态修复,马不停蹄。2022年10月,和县驷马新河入江口,江堤路外侧,零点公园“启航”皖江。它是继浮沙圩湿地公园之后,和县境内的又一处湿地公园。零点公园北面紧邻南京驷马新河公园,东面即是长江。在《马鞍山长江西岸(和县段)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总体规划》中,这里是长江西岸滨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起点,故名“零点公园”。零点公园以皖江文化为核心,以生态修复为脉络,打造集文化、生态、休闲为一体的皖江门户公园。走进公园,主广场的“零点雕塑”很是显眼,寓意零点公园启航皖江,生态保护于此而始。以点溯源,蜿蜒曲折的小道将皖江文化串珠成线,草坪、绿植装点其中,与江景融为一体,令人心旷神怡。
美景不断,美不胜收。作为长江西岸和县段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中最重要的建设区域,今年5月建成开放的和州之心更为长江生态廊道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和州之心位于得胜河入江口南侧,江堤外侧,西侧为金河口生态示范区,东临长江,长约960米,宽约160米,总面积约15.4公顷,是生态景观核心区。杉泽幽境、杉语兰境、城市视窗等景观节点和生态配套设施,令人耳目一新。走上临江观景平台,江河壮阔之美尽收眼底。
“长江西岸和县段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工程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坚持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,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了压倒性的位置。”和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技术室主任霍秋瑞说,根据《长江西岸(和县段)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总体规划》,分节点、按步骤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,始终坚持以可持续、低影响、提高生物多样性为原则,尽可能地保持水面芦苇、长江湿地、大树种等原生状态。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攻坚行动和持续的修复治理,三大湿地公园陆续建成开放、串珠成链。原本“滨江不见江、临水不亲水”的长江岸线,变成了如今环境优美的城市生pg电子平台,态客厅,绘就了一幅“蓝绿交织,人城相融”的滨江新画卷。
穿上pg电子平台,救生衣,57岁的沈兆江步入执法快艇,和渔政执法人员一起,开始了又一次的巡江。从渔民到跑运输的船员,再到如今的执法快艇驾驶员,沈兆江用自己几十年的生活经历,深切感受到了长江大保护以来的变化。
“我以前是渔民,那时候渔业资源匮乏,所以才选择了开跑船运输。长江十年禁渔,这几年发生的变化,我的感受太深了。现在经常能看到江豚,渔业资源也更丰富了。”沈兆江说。
每天两三次,每次巡航,沈兆江的目光总是炯炯有神地盯着前方和岸边的每一处,早已练就一双“火眼金睛”。他说,禁渔区域有没有捕捞船只、捕捞网具,有没有一人多杆多钩垂钓行为,都是他巡查中注意观察的事项。
在和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渔政执法基地,执法队员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。只见大屏幕上,整个长江和县段水域通过设在沿线的雷达、高清监控尽收眼底。
据和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负责人邵峰介绍,目前pg电子平台,,执法人员严格落实7×24值班值守制度,全天候常态化巡查监管,聚焦重点水域、重点时段,坚决打击各类涉渔违法行为,对涉渔“三无”船舶以及各类违规渔具实行动态清零。同时,大队还坚持“人防+技防”监管模式,根据不断变化的渔政执法新形式、新要求配备执法装备。目前,大队已配备40米长的渔政执法趸船1艘、小目标雷达2台、无人机2架、光电设备8台、执法船艇5艘、监控探头28台(套),执法人员可以通过实时画面远程巡查、快、远程驱离等,有效消除监管盲区,全域全时段打击违法行为。不仅如此,大队还与县内农业农村、市场、公安、水利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、联席会商制度,与交界水域江宁、全椒、含山等县区签订共管协议,深化长效监管机制建设,依托禁捕水域协作共管体系,健全信息互通、数据共享、资源共用等机制,形成执法闭环,彻底斩断非法捕捞、运输、销售长江野生水产品的黑色产业链。
“我们还将持续加大宣传,坚持常态化执法巡查不松懈,不断补齐监管短板,营造‘水上不捕、市场不卖、餐馆不做、群众不吃’的良好氛围,确保长江十年‘禁渔令’真正落地见效。”邵峰说。
大江奔涌,滔滔不绝;逐绿前行,驰而不息;长江禁渔,久久为功。从旧貌换新颜,改变非一日之功,也决不是一劳永逸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和县坚持“保护就是发展”的理念追求,写好长江大保护的生态答卷,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,真正实现“人民保护长江、长江造福人民”。(黄莹)
原标题《碧水青山满目新 ——和县持续改善长江西岸生态环境,唱响新时代的《长江之歌》》